宮頸白斑的病理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    大體觀察,可見宮頸表面有白色不透明斑片狀區(qū)域,大小、形態(tài)不一,一般病灶較小,直徑不超過1cm。單個或多個出現(xiàn),個別病例的白斑可超越子宮頸達陰道穹窿。表面為灰白色或僅比周圍粉紅色粘膜稍發(fā)亮,邊緣有的整齊,界限清楚,有的則不整齊,用棉簽易將白斑的表面擦去,底部呈點狀出血。
  
    鏡下所見有以下特征:
  
    ①白斑的表層出現(xiàn)過度角化或不全角化;
  
    ②上皮細胞增生、肥大,伴有棘細胞層增厚;
  
    ③顆粒細胞層增厚,上皮腳延長、增寬;
  
    ④上皮層下間質(zhì)有圓形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。
  
    有人根據(jù)組織形態(tài)特點,將宮頸白斑分為兩級,宮頸上皮表面僅有2~3層角化或不全角化,其下之棘細胞及基底細胞層保持正常狀態(tài)或呈良性增生者,為白斑Ⅰ級;角化層下的上皮細胞增生不典型者,為白斑Ⅱ級。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以上就是關(guān)于“宮頸白斑的病理”的相關(guān)信息,如果您還有疑問可咨詢合肥中山醫(yī)院立即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