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耳道乳頭狀瘤
外耳道乳頭狀瘤是易發(fā)生于外耳道軟骨部皮膚的良性腫瘤,病因不明,可能與病毒感染、耳部慢性炎癥、異物存留、挖耳等慢性刺激致使其鱗狀細胞或基底細胞增生有關。易復發(fā),有惡變傾向。腫瘤早期多無癥狀,腫瘤長大時,可有耳阻塞感、耳癢、聽力減退及挖耳出血或挖出“肉塊”樣物,若繼發(fā)感染,則有耳痛、耳漏。檢查見外耳道內(nèi)大小不等的單個或多發(fā)、表面粗糙不平、帶蒂或無蒂的棕黃色腫物,觸之較硬,易出血,可部分或完全阻塞外耳道,組織病理學檢查見腫瘤被覆多層鱗狀角化上皮,呈乳頭狀增生,細胞分化好,有角化,基底層可有少數(shù)核分裂象,基底膜完整,腫瘤間質由纖維組織和血管構成。